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 Persekutuan Persatuan-Persatuan Hakka Malaysia

 

客家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有机组成。客家人具备华夏文化主流特征的同时,又彰显出自己鲜明的特性。客家先民的主体部分是原黄河流域和江淮流域的汉人,由于战乱和灾荒,背井离乡,辗转迁徙到赣闽 粤结合部的大山中,与当地土著古越族的后裔、山都木客和先期迁入的舍、瑶等少数民族交融,渐渐形成一种有独特方言、风俗、社会心理和生存方式的群体。随后,由于客家人口不断增加,又向珠三 角地区、国内其他地区乃至更遥远的海外发展。

 大马客家人,是客家先民在第五次大迁徙中,因为生活所迫,来到南洋谋生存、求发展,他们在漫长的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既顽强地保留着传统的客家文化和精神,又因大马是多元种族的社会,有来人、印度人,欧亚后裔等,所以呈现多元文化的色彩缤纷姿态,传统客家文化与当地多元文化的交 融,形成了独特的大马客家文化和大马客家人的精神特性。

崇先报本、爱国爱乡精神 客家先民无论迁徙到何地,都难舍故土情结,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先来自中原,他们崇拜自己的祖先创 建的中原文化以及源远流长、厚德载物的儒家思想,他们有深厚的寻根问祖传统,有独特而丰富的姓 氏堂号,并为此深感自豪。无论迁徙到何地,客家人都一直在传承和弘扬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面对其他族群及恶劣自然环境的挑战中,他们把对祖先的崇拜和对家乡的思念转化为强大的动力, 战胜困难、光大祖业、兴旺人丁,以此光辉祖德、报效祖先。这种意识的升华就是客家人爱国爱家乡的精神,因为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的社会,“国”是“家”的升级版。 在当今,许多大马的客家人,秉承客家人这种崇先报本的传统精神。这种精神表现为客家华侨的爱国 爱乡情结特别浓厚,不论在海外漂泊多少年多少代,报效祖先、热爱家乡的信念始终不渝。很多客家 人在大马取得成就后,他们会回到中国寻根问祖,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支援家乡建设,他们当中有许 多人并非都十分富裕,但爱国爱乡之情的真诚不分高下。

 

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精神 
客从中原来。客家人沿袭了中原的传统,深受中原儒家思想影响。中原儒家思想讲究重农抑商、崇德尚学。又因为早期的客家先民远离故土皇城,他们在精神上会渴求回归,回归的途径只有靠读书仕进。 此外客家人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只能在深山或贫痔的地方落脚,所谓“八山一水一分田”,客家先 民只能依靠有限的土地维持生计。这些传统精神和生存环境,让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精神在客家人 中代代相传,成为了客家人的传家宝。我们常常在客家民居中看到“耕读传家”的门匾,是一处民风 的真实体现。

早期来到大马的客家人,所处的生存环境和客家先民异曲同工。他们在求立足、求生存和求发展的过程中,也是秉承着这种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精神。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客家人不畏艰难、不屈不挠、开荒拓埠,为今日大马的繁荣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此外大马客家人这种坚守传统文化的精神,成为了一条在南洋传播中华文化的纽带,在两种文化的交融中,又孕育别具一格的东南亚客家文化。


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精神
早期客家先民由于战乱、灾荒而不断迁徙,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精神就是在长期迁徙过程中历练出来的。客家先民的居住地大都是比较贫困的山区,资源匾乏,交通闭塞,加上周边族群的排斥,要想落地生根、安家立业、繁衍生息,就必须艰苦奋斗,以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去建设新家园,开拓新天地。同时,客家先民在艰苦开拓过程中又历练出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他们不安于现状,不安于贫穷,无时不在谋求新的发展空间。这种进取精神特别体现在这些漂洋过海的客家人身上,他们离开故土,离开家园,只有拼搏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正是凭借这种精神,他们在所在的地区和国家不仅扎下了根,而且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大马著名的叶亚来等人,就是这种精神的代表。

此外,客家妇女是极具客家特色的女人。她们是汉族女性中独特的一类,是汉族女性中唯一没有过缠足的女性。客家妇女在长年累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了她们特有的勤俭、刻苦和坚韧的性格以及特强的生活能力。深受世人瞩目和称赞。在她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刻苦耐劳、勤俭朴实、坚毅顽强、自力自强、聪明进取等优秀品质与精神,更完整充分典型地塑造出客家人的形象和精神风貌。而大马的客家女人,虽然生长生活的环境不同.但是在受到的传统教育和族群角色要求方面,依然秉承了客家妇女的优秀品德,于家于国所做的贡献,都堪称楷模。


穷则思变、勇于开创精神
俗话说:“无山不住客,无客不住山”。客家人与山有不解之缘,山是客家人的命脉所在,山也给客家人带来了封闭和贫穷。穷则思变,客家人身上所特有的敢于开拓的品性,激发了客家人勇于开创新天地以改变自己命运的斗志和热情。客家先民总以穷则思变的精神告诫人们,“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向穷妥协而失去斗志,可见它还蕴涵有鼓励人们要有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的劝诫。这些都是非常可贵的精神信条,它反映出了客家人的处世观念,是了解客家人创业史的最好的教材和例证,在人们生活已经比较安逸的今天,仍然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因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原乡先民因为从中原被迫迁徙、到他乡寻找生存立足,处于社会低层,又因性格上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所以在精神特征方面会显比较“随遇而安”,满足现状。而大马乃至南洋的客家人,因为要在异国他家乡立足、生存求发展,他们会需要付出比原乡的客家先民的更多的艰苦与辛酸。因为大马的客家人会更具有不畏艰难、勇于冒险的开拓精神。

 

团结协作、海纳百川精神
客家人团结协作的精神体现在生活层面就是集体观念、家族观念比较强。在客家先民迁徙过程中,没有团结协作精神,是无法历经千山万水、承受千辛万苦的;到了定居地后,没有团结协作精神,不依靠群体力量,也难以在多变与险恶的族群斗争中生存下来。于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客家人培育了一种整体观念,并且这种整体观念又升华为族群、国家观念。大马客家人因为先后不同时间到达,早期也有从争夺资源、互相抵触到和睦融合的过程,这类故事极其丰富。

身处大马的客家人,都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命运,他们的经济实力虽然不是都很强,但爱国热情非常高,在民间组织中的号召力特别强;只要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条件,他们就会以各种方式报效祖国。如日本侵华时期.大马客家华侨有三千多人回国参战.许多人筹资捐款给东江纵队等抗日队伍。

海纳百川的精神则体现了客家人包容性强的博大胸怀。一方面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客家人在继承先人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在与其他少数民族长期交流中,又不断吸收对方的先进思想、文化来丰富自己,从而形成了丰富而饱满的客家文化。客家人的热情好客,很重人情、尊重知识、这种种优秀的客家民风,使客家人赢得了众多的朋友和广泛的赞誉,也同时使得客家人赢得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种种外力帮助。

大马客家人的精神内涵,伴随着客家人的迁徙、定居而发生、发展和成熟,它源于原乡客家又有异于原乡,它是生长在南洋岛国的具有独特个性的客家精神。它比较深刻、形象地表现了大马客家人的民性,如上述崇先报本、爱国爱乡、崇文重教、耕读传家、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穷则思变、勇于开创、团结协作、海纳百川等精神,都是大马客家人长期积累下来的对世界的感受和对精神家园的选择。大马客家人对这些传统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在努力通过各种形式保存下来,并且希望客家后辈能够代代相传,继承和坚持下去。

                                                                                                     资料搜整 : 陈成祖 , 潘月云 ( 莹莹 )




 

 

 

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
Persekutuan Persatuan-Persatuan Hakka Malaysia社团注册号码: 1616 (Perak)
© Copyright 2015-2020 l Design byG&C INTEGRATE SOLUTION

 

Visitor hits:
Web Counter
 

QRCode